"絲綢之路"這個名字,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巨大陷阱。
我不知道當你第一次聽到"絲綢之路"這個詞時,你的反應是什么?反正我當時一下子就被它擊中了,眼前立刻浮現(xiàn)出這樣一幅畫面:五彩繽紛的華美絲綢,在陽光下熠熠閃光,沿著黃沙柔美的曲線,飄向遠方;載滿絲綢的駱駝商隊從絲綢上走來,駝鈴叮咚,慢慢消失在天際……
這就是我心中的絲綢之路,它真的是由絲綢鋪成的,詩意、浪漫而美麗。
然而當雙腳切實踏上這條蜿蜒幾千公里的道路時,我才知道,這大概是世界上最艱險、最難走、最漫長的道路。
從西安一路往西走,愈走愈荒涼,愈走心愈冷,等到穿過世界上最長的走廊"河西走廊"到達敦煌的玉門關(guān),我才知道了古人在踏上這絲綢之路后為何如此悲切。
漢詩有《隴頭歌二首》,抄錄如下:
"隴頭流水,流離四下。
念我行役,飄然曠野。
登高望遠,涕零雙墮。
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遙望秦川,肝腸斷絕。"
"隴"即甘肅。剛到甘肅,就這樣傷感,更何況西涉流沙,走向西域呢!
玉門關(guān)在敦煌西北105公里處的疏勒河畔。疏勒河已不見流水,寬闊的河道里,長滿綠色植物。于是這條古老的河流像是流淌著一河綠色。
在歷史里,在詩人的筆下,玉門關(guān)的大名響徹古今,然而現(xiàn)在,它卻只剩下一個規(guī)模很小的方城,像一個戍堡似的,孤零零地站在河邊。
這就是玉門關(guān)嗎?
這就是大將李廣利沒能攻破大宛得到汗血馬,漢武帝"使使遮玉門關(guān)",不讓他和他的將士回到中土的玉門關(guān)嗎?
這就是班超"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的那個玉門關(guān)嗎?
這就是"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的那個玉門關(guān)嗎?
這就是玉門關(guān)。當?shù)厝朔Q其為"小方盤城".這個在風沙之中已矗立2000多年的古關(guān),處于南北兩山對峙的夾口之中,烽燧、城墻、土堡仍清晰可辨。在正午強烈的陽光之下,黃色的土墻厚重,通體籠罩著黃色的光芒,透射出濃烈的歷史滄桑感。
玉門關(guān),只有來到你面前,我才真切地感到了歲月的重量。
……
出玉門關(guān)而入西域,首先要穿過一片茫茫戈壁。這片戈壁位于羅布泊和玉門關(guān)之間,古時稱"莫賀延磧",現(xiàn)在則叫"哈順戈壁".
生長在內(nèi)地的人也許不知道什么叫戈壁,也不知道戈壁和沙漠有什么區(qū)別,更不知道,這種被稱為戈壁沙漠的大片區(qū)域,對人的生存意味著什么。
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戈壁是礫質(zhì)荒漠,也就是礫石和沙土相混合的一種地貌。這種地貌的形成與水有關(guān),山地的巖石碎石經(jīng)流水搬運出山后,隨流水呈面狀分散;流水速度減弱,巖石和碎石積在山麓地帶,形成戈壁。
這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漫長到已經(jīng)超出了我們平??梢韵胂癯鰜淼臅r間概念,因為戈壁是一點一點地向外擴展延伸而成,而不是一夜之間突然造就的。
但對我來說,戈壁是大地的一種堅硬、破碎而荒涼的存在。
表面的沙土早已被上億萬年的長風吹得干干凈凈,剩下密集的礫石鋪展排列,就像是有人將礫石整整齊齊地擺上去似的。戈壁并不起伏,它只是平平展展地向遠方延伸。它所到達的地方,任何植物都難以生長,只有荒涼,無邊無際的徹骨荒涼。這種荒涼與內(nèi)地的荒蕪不同,荒蕪是暫時地廢棄,而荒涼卻是不可改變的長久的狀態(tài)?;氖徥侨丝梢愿淖兊?,荒涼人卻無能為力。在戈壁闊大的荒涼背景里,所有有關(guān)人的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仿佛風輕輕一吹,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戈壁"之"戈",是鋒利的武器;"戈壁"之"壁",是平躺的"懸崖峭壁"之"壁".鋒利的戈和堅硬的壁而形成的"戈壁",當然帶有某種程度的鐵的性質(zhì),某種程度的強悍和凌厲。
而沙漠則不同。沙漠是細如粉末的流沙組成的,可以像水一樣流淌。所以沙漠的秉性是柔,它有著女性般的柔和曲線,有著女性般的柔軟質(zhì)地,然而當風吹來的時候,她就會披散著黃發(fā),露出足以毀滅一切的可怕猙獰。
就這樣,戈壁與沙漠共同合謀,將生命驅(qū)逐出它的區(qū)域。誰想穿過它的領(lǐng)地,往往要付出生命代價。
……
也許冥冥之中有一種感應,我們這次的絲綢之路采訪路線,竟然與當年玄奘大師西行求法所走的路線驚人地暗合。站在玉門關(guān)前,遙想大師當年單騎獨行,從這里進入浩瀚的戈壁大漠,一種敬意油然而生。
說真的,即便是在有著各種現(xiàn)代設(shè)備的今天,我仍然沒有僅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就踏上如兇險之途的勇氣。也許衛(wèi)星定位儀能夠幫助我方便地知道自己在地球上所和的準確位置;也許現(xiàn)代詳細的地圖,使我可以在沒有任何顯著標志的茫茫戈壁上,能夠找到一條便捷的路線。然而,當我獨自一人面對一個無邊無際的荒涼世界時,我的內(nèi)心依然充滿末世般的恐懼。我脆弱的心靈無法抵擋住那潮水般涌來的孤獨和寂寞,我難以忍受那種聽不出任何有關(guān)人的世界的喧鬧而被整個世界遺棄的感覺。再說,我的這個已經(jīng)如此嬌生慣養(yǎng)的身體,也不可能適應戈壁荒漠上的野外生活。我的腿因為出門就坐車變得綿軟無力,走上幾步就會汗流浹背氣喘噓噓;我的胃因為長期食用甜軟的細食,而不能咽下粗礪的食品;而我的身體如果不是躺在席夢思上,我的頭如果不是枕在鴨絨枕頭上,就會睡不著,睡在堅硬的戈壁上,第二天我會全身疼得像散了架似的;更何況,戈壁天氣白天熱得燙人,我會中暑;晚上凍得讓人發(fā)抖,我會感冒,甚至說不定還會得更加嚴重的什么??;還有戈壁上可能有狼,有狐貍,或其他野生動物,而我除了家里養(yǎng)的貓和狗外,其他動物一概都怕……
你看,我一個現(xiàn)代人是那么虛弱,從精神到肉體都虛弱,離開了城市方便的一切就不會生活。我也去探過險,我的探險只不過是坐在最好的越野車上,到那種本無險可探的地方兜上一圈風,然后就可以宣布成功、勝利,給平庸的生活制造一點刺激,給無聊的媒體制造一點熱鬧。讓我獨自面對自然,面對一個幾百公里見不到人影的荒涼得像月球一樣的地方,我真的害怕極了,我寧愿自殺,也不干這種冒險的事!
是的,我們這個時代也許發(fā)達了,但我們離探險精神已經(jīng)很遠了,我們連走出城市幾里遠都怕把自己丟了,更何況到什么地老天荒的戈壁去?
所以,有了個余純順才讓我們那么驚奇!我們可以買他的書,在電視上看他去玩命,但是我們不去,只躲在城市安全舒適的掩體里,閱讀收聽這個古代遺民的最后死亡消息。
但為什么玄奘大師那么勇敢,堅定地獨自一人走出呢?他不感到孤獨寂寞,不感到恐懼害怕呢?
他也一定感到過孤獨寂寞,感到過恐懼害怕,但他之所以一直走下去沒有回頭,是因為他是一個有信仰的人。
信仰給了他勇氣和執(zhí)著。
據(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當玄奘大師進入"長八百里,古曰沙河,目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的莫賀延磧后,迷失了方向,還不小心打翻了水囊。玄奘"是時四顧茫然,人與鳥俱絕,夜則妖魅舉火,燦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進雨",不是沒有動搖過,他甚至沒有怎么猶豫就重返來路。往回走了10余里后,想到自己曾立下"若不到天竺,絕不東歸一步"的誓言,于是決然回頭,繼續(xù)向西行進。
在關(guān)鍵時刻,信仰發(fā)揮了作用。
信仰是什么呢?信仰是不可更易的原則,信仰是不可跨越的界限,信仰是心中永遠有所畏懼,信仰是危險時刻的勇毅和執(zhí)著。
一個缺乏信仰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缺乏信仰的人,是可怕的人。
沒有信仰就意味著沒有目標、沒有追求,因此也就沒有向上提升的動力;沒有信仰就會沒有敬畏虔誠的心,因此就可能無所顧念為所欲為。
所以,我們要敬重有信仰的人,并為自己找到一個信仰的神。
這里的"神"不是宗教意義上的,而是道德和價值意義上的。
在燥熱的沙漠中,玄奘繼續(xù)向前走了5天4夜,其間沒有一滴水沾喉。到了第五天,玄奘終因缺水虛脫,連同那匹馬一起昏倒在沙漠中。直到半夜時分,習習涼風才將玄奘和馬吹醒。玄奘吆著馬繼續(xù)艱難地向前走去,幾里之后,當玄奘感到自己已到極限,就要倒下的時候,老馬突然受驚般向前狂奔,原來前面有"青草數(shù)畝",并有一汪泉水。
玄奘終于活著走出大戈壁,實在是一個奇跡。然面這個奇跡的發(fā)生,難道不是與他靠信念支撐著的最后一點堅持嗎?
坐在舒適的空調(diào)車內(nèi)飛速行馳在古絲綢之路,去遙想當年玄奘以及來來往往的古代行旅的艱辛,當然是一件輕松的事情?,F(xiàn)在的我們,自然已沒有必要再像主玄奘當年那樣,騎馬獨行穿越戈壁,我們現(xiàn)在有飛機、火車、汽車多種快速的交通工具或供選擇。
然而我們面臨的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是:自然的穿越固然已經(jīng)輕而易舉,但心靈的穿越似乎愈加困難。有更多的比大戈壁更大的阻隔橫亙在人們的心靈之間,人與人、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充滿猜忌和誤解,甚至還不如遠古時期只有絲綢之路的纖細孔道來得容易。
絲綢之路是一條交流之路,理解之路。古人如玄奘可以歷盡千辛萬苦,沿著這條道路使幾種文明互相碰撞,并產(chǎn)生出偉大的現(xiàn)代文明。那么現(xiàn)在,我們?nèi)砸獜突罱z綢之路,實際上是要復活它的一種精神,讓我們這個脆弱的藍色星球不要再在互相隔絕之中互相猜忌、敵視、仇恨,不要再以戰(zhàn)爭這種殘暴的方式解決雙方的爭執(zhí)。
這樣的穿越,才是更動人、更美麗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