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團傣族古法造紙:云南傳女不傳男的“非遺”技藝

時間:2016-11-24 09:46來源:大西北網(wǎng)-中國新聞網(wǎng) 作者:李曉琳 點擊: 載入中...

    11月的孟定鎮(zhèn)絲毫找尋不到冬季的蹤影,亞熱帶季風性氣候讓這座位于中緬邊境的小城四季如夏。正午,身著夏季傣族服飾的60歲老人巖蚌將沉淀了均勻紙漿的布架抬出屋外,3個小時后,一張張古法手工白棉紙就曬好了。


    六百多年來,云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zhèn)芒團村的傣族一直保留著最為簡單、原始和傳統(tǒng)的構樹皮手工造紙工藝。


    頗為有趣的是,因造紙需經(jīng)過浸泡、蒸煮、搗漿、澆紙、曬紙等十一道繁雜的手工工序方能完成,極其考驗耐心、細致和精準,所以有傳女不傳男一說。男人們偶爾出些力氣活,幫忙采料和搗漿。


    與普通木漿紙相比,芒團白棉紙防蟲防蛀,力撕不破,且無污染無異味。2006年,芒團古法造紙工藝成為了全國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白棉紙可以抄經(jīng)、包茶葉。”巖蚌一邊熟練地用木刀將曬好的紙從紗布上揭下,一邊與記者聊天。她說,這樣的白棉紙,自己一天可以做出200余張。因為白棉紙無污染、無異味,目前已成為包裹茶葉的最佳材料。


    巖蚌從母親那里學習了造紙術,現(xiàn)在又將手藝傳給女兒與媳婦。芒團村的傣家人就這樣一代代將技藝傳承下來。


    目前,該村有120多人掌握此項技藝。解說員伍曉梅告訴記者,芒團的手工造紙技藝得以保存至今,主要還是有宗教文化的基礎。“當?shù)卮鲎逍叛龇鸾?,常用手工紙抄寫佛教?jīng)書。”


    記者在葉明家的商店碰巧遇上了前來購買白棉紙的僧人。葉明收過50元錢,遞去兩疊手工白棉紙。因為產(chǎn)量有限,白棉紙售價相對較高。但傣族人認為,只有使用白棉紙抄寫佛經(jīng)才最虔誠。展覽館里展示著上百年的經(jīng)書,包裹佛經(jīng)的布料已經(jīng)腐爛,但白棉紙抄寫的佛經(jīng)依然完好無損。


    作為傣族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芒團手工造紙技藝如今也面臨著如何發(fā)展和傳承的難題。繁雜的工藝和原始的技術,限制了白棉紙的精細化加工,也無法批量生產(chǎn)。目前,造紙僅是農(nóng)閑在家時傣家婦女的“副業(yè)”,遠不能成為家庭經(jīng)濟支柱。


    “為了讓傣族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傳播,我們不斷嘗試創(chuàng)新和推廣。”葉明的女兒艾依是村里的手工造紙能手,她自幼跟著葉明學習造紙。聰慧勤勞的她不僅從母親那里學到了扎實的造紙技術,還十分創(chuàng)新的運用生活中的花草元素,將白棉紙打造成天然的藝術品。


    今年才25歲艾依已經(jīng)是芒團造紙協(xié)會的骨干。她與政府合作建了合作社,將其他村民家的白棉紙收購后進行加工。每年,艾依能銷售出10多萬張白棉紙,還不停學習研發(fā)了許多新產(chǎn)品:筆記本、臺燈、扇子、剪紙、刺繡···店里的新產(chǎn)品越來越多。


    葉明說,目前手工紙已經(jīng)銷往云南昆明,甚至泰國和緬甸。“一些省外的游客也會作為伴手禮帶一些回去。”葉明十分支持女兒的事業(yè),也希望女兒能將少數(shù)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云南發(fā)現(xiàn)多飾維納斯魚 系兩億四千萬年前新鰭魚
  • 云南八塔臺墓群考古發(fā)掘啟動 墓地沿用1200年
  • 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民居復建 2014年曾遭火災
  • 云南大理感受古老白?。簩ふ以?jīng)失落的聲腔
  • 云南發(fā)現(xiàn)寒武紀"動物軍團" 三葉蟲化石最長5厘米
  • 云南發(fā)現(xiàn)志留紀1.2米長鈍齒宏頜魚化石(圖)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