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匯百流,九曲不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和諧共進”的蘭州精神,不斷把蘭州的各項事業(yè)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最后,陸武成勉勵大家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開拓創(chuàng)新,真抓實干,全力推進蘭州加快發(fā)展,率先發(fā)展,科學發(fā)展。
慶典大會邀請了百年前參加鐵橋建設并作出重要貢獻的比利時人林阿德的后裔參加慶典,并為他頒發(fā)了特別榮譽證書。
在優(yōu)美的交響樂伴奏下,著名表演藝術家陳逸恒朗誦了馬建勛的《鐵橋百年賦》,賦曰:“白塔聳峙,黃河東逝;古關靜穆,樓映半空。一橋彩虹臨波,百年流云飛渡。今逢盛世,毋忘塵憶,唯吾蘭州,矢志創(chuàng)新,茲鐫銘為念。
昔隴府金城重鎮(zhèn),綰絲路而通三秦,唯一河而成南北之塹。年及洪武,浮橋顫渡,然夏汛漫卷,冬凌凝寒。迨至清末之歲,始行建橋議案。遂集中西合璧以成,傾全省之力赴艱。柱砥中流,鐵梁橫空;終成勛業(yè),蔚然景觀。三邊利濟,商旅繁榮;通衢信步,九曲安瀾,誠以’天下黃河第一橋‘之隆譽,易名中山之佳話,譜寫蘭州解放之新篇,見證中華民族復興之滄桑巨變。
噫唏哉,百年古橋,風流永瞻;大河雄奔,虹影如幻。人文標志,獨秀新天。帶風情百里,襟綠濤兩山;歷史名勝,風光無限。夫若無祥風以潤,金甌之磐;鐵石縱固,斯橋何延?是以國之發(fā)展,和諧為先;市之富強,穩(wěn)定乃安。炎黃族裔,永承天眷;祺我蘭州,康樂盡闐”.
陳逸恒以一種古典方式向大家傳達出“一橋彩虹臨波,百年流云飛渡”的歷史韻味。
慶典大會后,舉行了在中山橋將軍柱廣場建成的“中山鐵橋百年紀念碑”的揭幕儀式。此碑長4.8,高3.4米,寬4.2米,由總重約50噸的整塊花崗巖制成,并記刻馬建勛所作《鐵橋百年賦》于上,以表紀念。
巍巍中山橋,仍不失為是蘭州的靈魂,是這座城市發(fā)展的坐標,是百里黃河風情線的起點,并且是這座城市實現(xiàn)跨越發(fā)展的新起點。
中山橋歷經百年風雨,橋墩老化腐融,病害嚴重,抗震防洪能力嚴重不足。鑒于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樹強地震對橋梁、文物損毀的經驗教訓,鑒于國內一些地方洪水對橋梁、文物毀滅性破壞,一貫十分重視對中山橋保護的蘭州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作出了對中山橋進行保護性加固的決策,以進一步增強百年中山橋的結構抗震和泄洪能力,全力保護好蘭州這一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這次對中山橋重點采取四個維修加固措施。一是為了提高防洪能力,橋面維持原狀,5跨桁架洪橋上部結構整體提升1.2米;二是為保護文物原形,在橋墩加固方面,鑿除原表面帶病害的混凝土外包層,保留主要鋼筋,植筋后包30厘米的混凝土,并對表面混凝土進行仿面效果處理,維持原樣;三是在橋墩加固的基礎上,橋墩頂整體現(xiàn)澆筑混凝土提高1.2米;四是在橋南、橋北廣場采取順坡處理,保證廣場與中山橋進行順接,廣場地面采用花崗巖面磚重新鋪設,橋面瀝青分兩層鋪設,并對橋梁進行亮化提升。改造工期定為6個半月。
2010年11月15日,中山橋維修加固工程正式開工。省委書記陸浩、代省長劉偉平、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市委書記陸武成、市長袁占亭等出席開工儀式。袁占亭主持開工儀式,陸武成講話。他指出,中山橋建成以來,經歷了百年風雨滄桑,仍屹立于黃河之上,繼續(xù)發(fā)揮著其獨特的作用。但是,百年來,中山橋遭自然災害和戰(zhàn)事的沖擊損壞,雖經多次維修加固,現(xiàn)仍然存在防汛,抗震安全隱患,為了切實保障國家級文物,讓中山橋繼續(xù)發(fā)揮重要作用,必須對中山橋進一步進行維修加固?,F(xiàn)在,根據中央和省上建設文化大省的精神要求,經過充分論證,報國家文物局批準,決定對中山橋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保護性的維修加固,全面提升中山橋的防汛,抗震能力,確保國家級文物的安全。最后,陸武成要求參與施工、監(jiān)理的各有關單位一定要各盡其職,精心組織、科學施工,確保工程質量,把工程做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為百年鐵橋再添風采。
中山橋維修加固工程時間安排:2010年11月15日開工,2011年3月20日完成橋墩加固;2011年5月31日完成部結構及橋面加固頂升工期,2011年6月1日竣工通行。
2011年5月31日,中山橋維修加固工程如期勝利竣工。工程總造價2118萬元。維修加固后的中山橋將可防御8級地震以及大洪水的沖擊,并可保證再使用50年。
6月1日,經過維修加固的中山橋,以更加穩(wěn)鍵的姿態(tài),更加現(xiàn)代的美感,“盛裝”向蘭州市民和游客開放,續(xù)寫“天下黃河第一橋”的風采。